03
人体健康要求
制定并实施有关实验室安全和保证人员健康的程序,应有与检测范围相适应并便于使用的安全防护装备及设施,如个人防护装备、烟雾报警器、毒气报警器、洗眼及紧急喷淋装置、灭火器等,定期检查其功能的有效性。
(一)环境条件对人员的影响
实验室劳动环境的气象条件称为微小气候,它是指实验室局部的气温、湿度、气流速度以及工作现场中的设备、被检测/校准物品的热辐射。环境条件构成的微小气候,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作业能力和舒适感觉。不良的环境不仅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,降低工作效率,还会影响员工的健康。人体感觉舒适与否主要决定于气温、湿度和风速。
此外,人的体质、年龄、性别、衣着等均对舒适程度有重要影响。一般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1℃±3℃,湿度为40%~60%,实验室内最佳空气流动速度是0.3m/s。
1.气温
为空气的冷热程度。气温通常用三种标度表示,即摄氏温度(°C)、华氏温度(F)、热力学温度(K)。我国采用摄氏温度。
2.湿度
湿度为空气的干湿程度。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克数(即水汽密度)为绝对湿度,由于直接测定水汽密度有一定困难,通常把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。
在水与水汽共存的条件下,当空气中的水汽与水之间的转换达到动态平衡时,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了饱和,该饱和水汽的压强称为饱和水汽压。相对湿度被定义为一定温度、压力条件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。实验室环境的湿度常用相对湿度表示。高气湿主要是由于水分蒸发与释放所致。
3.气流速度
为空气流动的速度。普通办公室内最佳空气流速是0.3m/s。
4.热辐射
为物体发射电磁能,并被其他物体吸收转变为热的热量交换过程。实验室环境中的高温炉、开放的火焰、熔化的被检测/校准物品、被加热了的材料均能产生热辐射。
(二)实验室的噪声
实验室的噪声有室外噪声源和室内噪声源。实验室噪声的常用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:
(1)室外噪声源通常在实验室选址及房屋设计的时候考虑。
(2)室内噪声源控制:
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;
将噪声设备集中放置,集中治理,以限制噪声传播;
控制管道气流速度,一般在8m/s以内,要求高的可控制在5m/s以下,以避免或削弱气流噪声的产生;
使用消声器及综合治理。
04
环境保护要求
1、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及提高环保意识,认真学习《环境保护法》,重视执行环保管理制度。
2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组织,明确职责,发挥作用。要认真做好关于环保方面的宣传、教育、检查工作,处理有关环保工作方面的各种问题;对于新进实验室的人员,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。